股票代码:870757

服务电话:400-089-8890

新闻动态
NEWS
2022年国家文物局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2-06-07

/摄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金瑞国:


各位媒体记者,以及观看直播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国家文物局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及各地活动安排。发布会以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大家可以通过“中国文博”微博账号实时观看,这也是国家文物局第一次以直播形式举行新闻发布会。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发布会的各位同志: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陆琼,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甘肃省文物局局长程亮。我是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金瑞国。


下面,先请陆琼司长为大家介绍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的整体情况。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陆琼:


各位媒体朋友:


下午好!


端午刚过,盛夏将至,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首先,向各位媒体朋友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关注,对文物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自200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文化遗产日”以来,全国文物系统高度重视、凝心聚力,在每年遗产日期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物展示传播活动,深入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物工作决策部署,传播文物保护理念,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在全社会积极营造保护文物、珍爱文物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宣传口号包括“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文物融入生活 展现时代风采”“让文物活起来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文物保护人人有责 文明薪火代代相传”,以及甘肃兰州主场城市口号“交响丝路 如意甘肃 精致兰州”。全国文物系统将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为重点,特别是聚焦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5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突出喜迎党的二十大,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遗产日活动,更好展现文物系统工作成效和昂扬风貌。


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将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活动由国家文物局、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物局、兰州市人民政府承办,兰州大学、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作为支持单位。活动内容包括兰州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主题论坛、文物科技创新论坛等系列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是贯彻决策部署,突出重大主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加大宣传力度,举办相关活动,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文物文化产品。国家文物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在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签订共建敦煌研究院协议,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会时的讲话精神,共同致力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双方还将在甘肃省博物馆推出“木本水源——黄河流域史前文明展”,甄选全国200余件文物展品,呈现真实、立体、发展的黄河文明远古活态历史,用文物注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展览也将举办系列线上展示及直播活动。


二是聚焦党的二十大,体现时代特色。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是今年文物系统工作主线和重点。遗产日将围绕主题,突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宣传展现文物保护利用十年成就,用客观数据与工作亮点,总结十年来文物系统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取得的重要成绩,展现文物资源见证时代发展、振奋时代精神、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遗产日当天也将发布主题宣传片,用视频影像讲述文物保护的历史意义、重要成就与时代价值。


三是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谋划发展路径。举办“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主题论坛,邀请有关国际组织相关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以及相关专家学者、文博机构管理者,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物保护创新发展、阐释传播文物考古价值、博物馆惠民服务、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等论题,阐释观点、共同探讨,为推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遗产日期间,还将举办第二届文物科技创新论坛,交流展示文物保护与自然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研究成果和应用成果。


四是开展表扬推介,展现时代风采。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将联合公布“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推介作品名单,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新华社也将联合推出“中华文物新媒体精品传播”平台,嫁接文物资源与媒介资源,利用融媒技术和网络平台,挖掘阐释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推动让文物活起来。国家文物局还将通报表扬文物系统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公布第四届“寻找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推介名单,展示广大文物工作者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创佳绩的良好风貌。


五是加强宣传传播,营造良好氛围。在各位媒体朋友的关心支持下,今年5个多月来,围绕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等宣传议题,各大媒体积极主动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物工作宣传报道,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情怀”“文物故事”“文物足迹”等系列报道见诸报端和网络,极大振奋了全国文物工作者的精气神,进一步提升了文物工作的影响力传播力。受疫情影响,可能许多媒体朋友无法亲临遗产日主场城市兰州,我们将通过视频直播、图文直播等方式,提供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主题论坛、科技创新论坛等实时观看链接。同时,我们也会将部分全国文物系统重点活动内容发送给跑口媒体记者,欢迎大家提前关注、集中报道、广泛宣传。让我们密切协作,为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共同努力。


作为主办单位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还将组织举办一系列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博活动,欢迎大家给予关注、宣传报道。


除甘肃兰州主场城市系列活动外,在国家文物局倡导下,各地文物部门、文博单位将严格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科学谋划、确保安全,组织开展6300余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线上线下活动,展现文博行业特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离不开大家的关心关注、参与支持。真诚欢迎大家前往兰州主场城市或各地文博单位,宣传报道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感受文化遗产的时代魅力,体验文物保护的人民共享,阐发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


谢谢大家!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金瑞国:


谢谢陆司长的介绍。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亮点纷呈,让人为之振奋、满怀期待。


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央广记者: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请问如何理解这个主题?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陆琼 :


今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是文物工作的主线和重心。


经过认真研究,我们将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确定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这一主题。


第一,文物映耀时代风华。十年来,文物发挥实证历史、传承文明、滋养社会的独特作用,不断丰厚中华文明的历史内涵,见证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奋发图强。从武汉博物馆收藏抗疫物品,到国家博物馆展出月球样品001号;从雄安基本建设考古助力国家千年大事,到崇礼太子城讲述北京冬奥传奇;从良渚古城实证5000多年中华文明到三星堆遗址考古震惊天下,文物工作以文脉反哺当下,为明天收藏今天,实证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彰显新时代中国昂扬向上的气魄与力量。


第二文物展现时代风采。新时代,文物工作迎来重要机遇,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标定重要方位。国务院公布两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国保单位数量翻番,备案6183家博物馆让“博物馆热”成为新风尚;国家层面出台百多部文物政策文件,全国31个省区市按照中央部署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践;国家文物局机关和事业单位大幅新增人员编制,全国各地考古文博机构队伍持续壮大,全社会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格局新气象前所未有,文物事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第三,文物滋养时代生活。一方面,文物丰富百姓生活,保护成果人民群众共享。疫情前,全国博物馆年均观众超12亿人次,世界文化遗产地年吸引游客近4亿人次,为助力精准扶贫、促进城乡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疫情突发,迅即推出2000多个博物馆网络展览,疫情持续,在线推出3000余个展览、举办1万多场教育活动,为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独特作用。另一方面,文物提升国民素养,活化利用满足文化需求,各地文博单位依托文物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文物局连年推出百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览,全国博物馆年均开展30多万多场教育活动,“回归之路”“万年永宝”“何以中国”等特展,观众喜爱、人民满意,文物保护研究的丰硕成果不断宣传推广转化,持续走近千家万户、融入人民生活。


第四,文物助力时代发展。寻根固本,鉴往知来,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研究的重要作用愈发彰显,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渐显现。“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贯彻实施《“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及文化文物有关规划为基点,始终坚持保护第一、深挖价值,以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深耕中国文物价值解读工程等为重点,把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让文物和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挖掘创造更多更优的文物文化产品、展览展示作品,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共享,这是时代课题,也是文物事业发展根本。围绕这一主题,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兰州主场城市活动期间,我们将举办主题论坛深入研讨、汇聚共识,同时也将通过网络直播和图文直播的方式分享观点、宣介经验,欢迎大家关注。


中新社记者: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请介绍甘肃相关活动筹备情况。


甘肃省文物局局长 程亮:




/摄


下面,我向各位媒体朋友简要介绍我省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情况。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放在甘肃省省会兰州市举办,充分体现了国家文物局、各兄弟省(区、市)和广大媒体朋友对甘肃对兰州的信任和支持。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甘肃围绕“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这一主题,精心策划了系列特色活动,通过充分展示甘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向社会汇报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让文艺火起来、让文化兴起来、让文物活起来”,进一步推动甘肃文化强省建设,以昂扬精神状态、良好工作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主场城市活动筹备情况


作为主办城市,兰州市成立由市政府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全面细致做好活动筹备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为营造浓厚氛围,兰州市积极协调中央在甘及省内主流媒体,运用网络和传统方式对活动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同时通过线上传播与现场活动相结合,策划推出了文物鉴定、非遗展演、历史文化及红色故事讲堂等5个类型30多项惠民活动,扩大全民参与度。


(二)重点推出两个精品展览


一是“木本水源——黄河流域史前文明展”。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一步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我们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推出“木本水源——黄河流域史前文明展”,全面展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历年考古成果,深入诠释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二是“万象涵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展”。该展由沿黄九省区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主要成员及北京、福建、新疆等地博物馆联合举办,旨在展示近年来全国文创产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一场兼备文化性、艺术性、趣味性、思考性的沉浸式文创主题展览。


同时,甘肃省博物馆还有两个久赋盛名的基本陈列展览——“甘肃彩陶展”“丝绸之路文明展”,分别展出我省出土的代表性彩陶文物和丝绸之路甘肃段顶级珍藏,相信会给广大观众带来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三)举行甘肃省博物馆扩建工程开工奠基仪式


甘肃省博物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是展示甘肃形象的城市“会客厅”,保存展示了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珍宝。为把更多珍贵文物藏品呈现给观众,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甘肃省将省博物馆扩建工程作为省列重大项目,总投资3.5亿元,将在6月11日开工建设,2024年竣工后省博物馆总建筑面积将达到7.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1万平方米,将极大提升甘肃省博物馆陈列展示、社会教育和服务公众能力。


除兰州主会场活动外,6月11日当天,全省150多家文博单位将组织开展各类展览、文博知识讲座论坛、博物馆研学、各类互动体验、文艺演出、非遗展演、文化科技创新等活动490余项,其中线上展览、网络讲解、文博云直播等线上活动200余项,突出喜迎党的二十大相关主题活动数量160余项,“让文物活起来”特色主题活动数量120余项,精彩纷呈,值得期待。


谢谢大家!


科技日报记者:


“文物保护一定要靠科技”已成为共识,请介绍遗产日期间文物科技论坛的有关情况?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 罗静:


2019年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先后启动了36个科研项目,针对考古与文化遗产价值认知、文物病害评估与保护修复、文化遗产风险监测与防控、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等四个方面的瓶颈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其中,考古与文化遗产价值认知方面,组织开展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期研究项目,由全国29家单位500余名研究人员组成项目团队,分8个课题展开。在文物病害评估与保护修复方面,围绕石窟寺、土遗址、墓葬壁画、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以及脆弱的青铜器、铁质文物、以及有机质文物的保护难题,开展文物劣化机理研究、保护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文化遗产风险监测与防控方面,围绕文物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火灾等安全风险、馆藏文物一体化防震等问题开展理论、方法和系统解决方案的探索。在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方面,重点开展智慧博物馆、文物知识图谱、大遗址展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本届论坛将由其中13个项目的负责人或骨干代表做学术报告,对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交流汇报。包括: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可移动文物(无机质)价值认知,馆藏脆弱铁质文物保护、馆藏脆弱青铜器保护、典型有机质文物病害防治、海洋出水文物保护,明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科学认知与本体保护、传统村落保护与活态利用,文物建筑火灾蔓延机理与评估预警、不可移动文物防盗防破坏,以及文物数字复原、大遗址文化内涵展示、文物知识图谱等方面的内容。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将在此次论坛首次披露。


我们希望通过本届论坛,促进各项目组之间的学术交流与互鉴,激发创新活力。同时,也希望进一步加强文物科技成果的普及,让更多人了解文物科技,参与文物科技创新,更好发挥科学技术对文物事业的支撑引领作用。 


中国网记者:


请简要介绍一下全国各地组织活动情况?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金瑞国:


今年以来,全国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复杂。为统筹做好文物系统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文物局部署各地文物部门和文博单位,严格落实中央和当地疫情防控要求,结合实际,科学谋划,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类线上线下活动,既稳妥防控疫情,又大力宣传文物保护成就,丰富公众文化生活。


经不完全统计,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围绕“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这一主题,组织开展相关活动6300余项,其中线下活动4400余项、线上活动1900余项;从类型看,喜迎党的二十大相关主题活动1500余项,“让文物活起来”特色主题活动2300余项,文物惠民服务项目2500余项。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聚焦主题主线。围绕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点展现十年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天津、山西、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河南、广东、贵州、西藏、陕西、宁夏、新疆等13省区市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聚焦中华文明探源和历史研究,河北开展雄安考古五周年成果总结宣传,浙江举办十年十大重要考古发现评选,河南举办文物考古成果公众报告会,陕西发布“秦文化”主题考古发掘与科学保护新成果,福建、四川等省联合举办“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北京围绕中轴线申遗,举办“大咖带你看中轴”“世界遗产在北京”等活动。天津、吉林、黑龙江、江西、山东、湖南、重庆、广西、云南、青海等地组织喜迎党的二十大专题展览,集中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保护利用丰硕成果,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二是突出文物惠民。发挥文物资源优势,满足群众需求,丰富百姓生活,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河北、内蒙古、江西、四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流动博物馆进社区、进基层、进校园,山西、辽宁、上海、海南、湖北、重庆等地举办云展览、云课堂、云直播,吉林、安徽、河南、广东、陕西、宁夏等地开展免费文物鉴定与咨询服务,江苏推出文化遗产游精品线路,青海组织各市州“让文物活起来”电子海报接力,浙江杭州举办世界文化遗产综艺晚会,江西赣州、湖南湘潭、广东佛山、陕西延安等地开展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系列活动。


三是普及文物知识。结合《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40周年,《世界遗产公约》诞生50周年,各地创新形式,普及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及文化遗产知识。北京、山西、内蒙古、四川、贵州等发放文物保护法宣传册、制作展板海报、开展文物知识问答、组织现场讲解,安徽、云南等地举办文物消防安全宣传活动,中国丝绸博物馆推出多种丝绸之路相关技艺体验活动。国家文物局官方微博“中国文博”与近百个文博单位账号联动,开展文化遗产知识在线问答,进一步提升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全民参与文物保护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四是注重以史育人。各地积极开展中小学文博研学实践与宣传教育活动。浙江、湖北、广东、贵州等地举办“小小文物修复师”“游红色旧址”等青少年文物研学活动,福建、陕西等地举办“小小讲解员比赛”,江西组织“青少年眼中的新四军”绘画创作,广西组织“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进校园活动,重庆、新疆组织考古少年团,山西邀请大学生现场体验文物修复技术。这些活动各有侧重、各具特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涵养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


欢迎大家关注报道。


北京日报记者: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将联合发布2022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推介名单,据了解,这也是该项活动第一次由中央网信办参与开展。请问活动成效如何,对于推动文物媒体传播、加强文物价值阐释有什么积极作用?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陆琼:


开展文物全媒体传播,是宣传阐释文物价值、涵养时代生活、营造保护文物良好氛围的重要手段。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部署要求,国家文物局已连续两年主办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推介活动,鼓励文博单位创新融合讲好文物故事,社会反响较好。


在中央网信办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文物局与中央网信办首次联合开展2022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推介工作。截至5月中旬,我们受理各地申报项目234个大项2502个小项,较去年分别增长了74.6%和120%。作品内容涵盖考古、文物保护、博物馆与社会文物、文物科技创新、革命文物、对外交流合作等文物重点工作领域;包括音视频、系列短视频、文物融媒体、动漫、条漫、云直播、H5、小程序、云展示等多样态传播类型。


在审看申报作品时,我们明显感觉到本年度参评作品较以往有明显提升,社会多方参与力度明显加大,反映出文博单位和社会各界重视文物考古宣传推广、加强文物价值传播转化的良好态势。一是作品制作精良,许多作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表达活泼,深入挖掘、生动阐释文物价值,令人印象深刻。二是技术手段新颖,一些作品综合运用8K超高清、三维扫描等数字化技术,凸显文物精美纹饰典雅色彩,融合多媒体手段,提高受众参与性、互动性,提升文物作品质感。三是传播效果突出,一些作品关注度高、影响面广;还有一些中英文宣传推介作品,以多平台多语种推送,生动讲述文物故事,生动传播中国声音。这其中有不少作品都是文物部门与媒体单位联合制作申报,在此也要感谢各媒体单位的大力支持。


目前遴选工作仍在进行中,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兰州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公布十大精品推介和十大优秀入围作品的名单。同时,在新华社新媒体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这些优秀作品也将上线新华社“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平台”,请媒体朋友们关注并给予广泛宣传报道。


此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讲啦》栏目也专门制作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节目,邀请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讲述“文化遗产保护与时代共进”的故事,节目将在遗产日当晚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欢迎大家收看。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金瑞国:


感谢陆琼司长。我们也希望通过全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鼓励引导文博单位及社会各界,融合文物资源优势和媒体优势,加强文物价值阐释传播,弘扬传承中华文化,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感谢各位发布人关于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精彩介绍,也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火热的六月,让我们奔赴丝路、相约兰州,相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章来源:国家文物局]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股票代码:870757

低氧气体环境调控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电话:400-089-8890  022-86996101
邮箱:marketing@cnrotech.com
官网:www.cnrotech.com
地址:天津市北辰科技园区高新大道66号
森罗股份公众号
森罗股份气调养护
森罗股份低氧健身
森罗股份小助手
Copyright © 2019 - 2022 天津森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津ICP备2021003647号-1  All Rights Reserved